详细>>
收藏 简体 繁体 English

中国建筑智能节能产业研究报告
建筑 建筑智能 建筑智能节能        2021-06-23

摘要
       智慧城市的发展依赖于顶层设计,将下面各个组成部分(智能建筑、智能政务、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有效的整合,形成统一的平台。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多集中在下面的组成部分,往往是单个的智能项目,整个大城市智慧系统并没有很好串联起来,但下面具体智能项目的建设也为智慧城市整体构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未来的建设也必然从上下两方面共同用力,推动整个智慧城市进程。
      目前行业内具备足够设计咨询实力的公司开始逐步涉入到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但大部分公司主要参与的仍是下面单个的智能项目,对于下面的智能项目,同样具备集成化特征,需要满足不同类型需求,以智能建筑为例,一个智能建筑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设备管理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信系统、火灾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这些系统通过系统集成中心连接,有机组合在一起,满足客户的多样需求。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简称建筑智能工程。建筑智能化行业上游为计算机、通讯、现代控制技术及设备的研发生产,即信息产业、设备材料行业,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商通过采购设备厂商的产品(如HONEYWELL的楼宇自动控制系统、华为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MOTO 的无线对讲系统、COMSCOPE的综合布线系统、迈威的有线电视系统)或者自有设备(如达实IC卡读写设备),为建筑物进行整体化智能系统设计安装服务。下游行业为建筑业尤其是房地产业。如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文化建筑、医院建筑、学校建筑、住宅建筑和工业建筑等。
(本报告由经纬万方提供 联系电话:010-51920018)
 
       广义的建筑节能工程是指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再生能源,建立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实施建筑机电设备节能改造、优化运行、能源监测等各种手段,实现建筑物能耗降低的各项业务。其实就是建筑智能化的组成部分。
      建筑智能是实现节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运用智能化技术,在建筑中建立BAS,对建筑机电设备进行节能改造、优化运行、能源监测等,是开展建筑节能服务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中,建筑智能系统的BAS是连接建筑智能与建筑节能的纽带,主要包括空调控制、制冷控制、热力控制、电力控制、给排水控制、照明控制、电梯控制等子系统,可对建筑物内的空调与通风、变配电、照明、给排水、热源与热交换及电梯等设备进行集中监视、自动控制和管理,使所有设备处于高效、节能和最佳运行状态。
      据测算,通过BAS核心系统自控设计和良好管理,将有效节能20%~25%。通过承建BAS工程实现的建筑节能业务收入一般占建筑智能工程合同总收入的15%~30%。
      建筑节能改造的重点领域是外围护结构、中央空调、供热供冷及通风系统、电梯等。
建筑节能的范围广义来说有五个部分组成,首先是建造能耗,即生产能耗;第二是建筑材料和设备生产能耗;第三是建筑施工和安装能耗;以上均属一次性消耗;第四是建筑使用能耗,属居民用生活领域,是多年长期的消耗,如建筑采暖、空调、照明、热水供应等能耗;第五是建造拆除或材料回用能耗。其中使用能耗占大头。
(本报告由经纬万方提供 联系电话:010-51920018)
 
      建筑节能四大子行业:智能建筑,节能建材,可再生能源及其他方式。
      围绕建筑使用节能这一主题,目前主要的措施包括以下三类:
     1、对建筑围护结构进行高水平的保温隔热。例如,窗户采取多层窗、中空玻璃、低辐射玻璃、填充惰性气体等方法,使整窗传热系数从1.5~2.5W/(m2•K)降低至1.0W/(m2•K)左右;对外墙加强保温隔热,特别是采用外保温,使外墙传热系数从0.3~0.5W/(m2•K)降至0.1~0.2W/(m2•K)左右;在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良好的情况下,室内用砖石、混凝土等重质材料建成厚重结构,以利于续存室内热能,调节室温。
    2、采用高效能供热、制冷、照明和家电的设备与系统,减少输热、输冷能耗,充分利用清洁能源,扩大热电联供或热电冷联供,扩大应用热泵、贮能、热回收和变流量技术。
    3、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天然能源,首先是太阳能。其它自然能源,如地热能也将得到利用。地源热泵可用于建筑采暖与制冷。风力资源丰富的地方也可利用好风能。当然,建筑绿化也是常见的利用自然能源的方法,建筑物周边广植树木,有防风、遮阴、蓄水及改善景观灯效果。
    通过对以上对建筑节能主要措施的梳理,我们大致将建筑节能产业概括为四个重点子行业:
    1、依靠建筑智能化的建筑节能,主要包括针对新建建筑的基于机电设备监控系统(BAS)的建筑节能和针对既有建筑的能源合同管理模式(EMC)节能
    2、使用新型节能建材的建筑节能,节能建材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墙体,门窗和屋面;
    3、利用再生能源主要是太阳能的建筑节能;
    4、其它方式的建筑节能子行业
(本报告由经纬万方提供 联系电话:010-51920018)
 
      建筑智能节能行业整体呈现“大行业、小公司”格局。截至2013年6月底,建筑智能化专业承包企业5000多家,来自建筑电器、工业自控、消防安防、IT和通信等行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占80%。企业规模不大,小型企业年产值多在5000万元左右,中型5亿元左右,大型10亿元以上。其中一级承包企业(含设计施工一体化)约占30%、二级承包企业约占40%、三级承包企业约占30%。
外资企业强项在软硬件,内资企业在系统集成服务方面建立起本土化竞争优势,形成“划江而治”的格局。从千家网细分领域排名来看,本土企业在系统集成和建筑集成管理系统两个细分领域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外资企业则在设备生产及技术服务领域领先。
      设备技术服务商基本上是国际品牌“一统天下”,体现出较强的技术和品牌优势,相关领域排名较为靠前的企业主要是西门子、霍尼韦尔、江森自控、施耐德等国际著名企业。
      系统集成服务商基本上是国内厂商“春秋争霸”,体现出较强的本土优势。特别是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建筑智能系统逐渐向综合集成发展,以及工程项目的地域性和特殊性,中国本土系统集成服务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我国建筑智能系统逐渐向综合集成发展,以及工程项目的地域性和特殊性,系统集成服务商基本上是国内厂商,体现出较强的本土化优势。而外资企业能够提供成熟并且稳定的产品,市占率较高,如施耐德、GE、西门子、霍尼韦尔等,他们通常还掌握着楼宇控制和高端节能控制等技术,能够提供较好的技术系统和服务,如IBM等。
智能是手段,节能是目的,建筑节能已日趋成为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其核心业务是建筑电气节能改造。建筑节能可以划分为材料节能和管理节能两大类,前者主要通过建筑结构优化设计、选择建筑节能材料来实现,而后者主要通过建立以空调、照明、电梯、配电等系统为主体的建筑电气集成方案提高能耗设备的能源效率来实现建筑管理节能,其中建筑运行管理节能是建筑节能的关键。据测算,通过智能建筑中BAS的核心系统:HVAC(供热、通风、空气调节)系统自控设计和良好管理,将实现有效节能20%-25%。
     自上而下看,国家节能减排的硬性约束指标将驱动建筑节能需求。中国能源资源相对不足,污染排放日益严重,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判断国家对于建筑节能的要求将趋严。《“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将建筑节能目标进一步提高到1.16亿tce。
      自下而上看,能源价格趋涨,大型公共建筑、住宅建筑等方面的节能改造投资将为业主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从而驱动相关投资需求快速增长。以达实智能的经验数据看,公司为部分酒店、商业、办公、公共场所等方面的节能改造,可实现能耗20-30%的节约。
(本报告由经纬万方提供 联系电话:010-51920018)
 
      预计2014-2020年国内建筑节能市场规模CAGR高达32%。
     建筑节能包括新建建筑的节能设计和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新建建筑的节能设计主要指绿色建筑的新建。
建筑节能有众多子行业,我们将其划分为建筑材料节能、新能源节能和建筑智能化节能三大主要细分行业。
理想的节能建筑应在最少的能量消耗下满足以下三点:1、能够在不同季节、不同区域控制接收或阻止太阳辐射;2、能够在不同季节保持室内的舒适性;3、能够使室内实现必要的通风换气。目前,建筑节能的途径主要包括:尽量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建筑围护结构的能量损失;开发利用新能源。
 
      北京经纬万方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推出的《中国建筑智能节能产业研究报告》正是针对上述建筑智能节能行业特征,参考业内相关专家意见、依据国家统计局、环保部、住建部、国家海关总署及海外专业基础信息,经我公司进行了详细阐述与分析,对未来行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投资风险及未来发展趋势作出预测,是建筑领域节能减排投资及科研等相关人员了解目前业内发展动态、把握企业定位和决策投资发展方向有意义的参考资料。
     凡未有注明出处的均为我公司北京经纬万方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内部资料。
(本报告由经纬万方提供 联系电话:010-51920018)
 
报告目录
第一章 建筑智能工程与节能概述 15
第一节 智慧城市建设引领建筑智能节能工程落地 15
1.1.1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是点与面的关系 15
1.1.2 智慧城市建设进入3.0时代 17
1.1.3 “智慧城市建设落地元年”已经到来,未来发展方兴未艾 19
第二节 智能是手段,节能是目的,建筑节能已成大势所趋 23
1.2.1 建筑智能化就是建筑电气系统的智能化 23
1.2.2 建筑智能化是实现节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24
第三节 建筑智能工程及节能产业链梳理 27
1.3.1 建筑智能工程产业链梳理 27
1.3.2 建筑节能产业链梳理 28
第四节 从节能建筑向绿色建筑发展路线 31
第二章 建筑智能与建筑节能市场分析 36
第一节 建筑智能节能市场环境及特征分析 36
2.1.1 建筑智能工程商在智慧城市产业链中的角色 36
2.1.2 建筑智能工程及节能行业跻身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列 37
2.1.3 建筑智能工程业务流程与行业特征 38
第二节 核心驱动因素:绿色建筑比率提升及大型公建节能改造 41
2.2.1 节能减排:政策自上而下及业主自下而上双重驱动建筑智能节能需求 41
2.2.2 绿色建筑比率逐步攀升 43
2.2.3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需求释放 45
2.2.4 其他驱动因素 47
第三节 建筑智能节能市场态势及竞争格局分析 48
2.3.1 智能建筑市场集中化趋势渐显,国内工程服务企业崛起 48
2.3.2 建筑节能是建筑智能化发展方向 52
2.3.3 建筑智能节能行业竟争格局分析 54
第四节 公共建筑节能为重点,绿色住宅空间巨大 60
2.4.1 节能减排约束,建筑节能势在必行 60
2.4.2 建筑节能竟争环境及业务模式分析 66
2.4.3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EMC占半壁江山 76
2.4.4 房屋建筑向绿色升级,绿色住宅空间巨大 80
2.4.5 绿色建筑环保路径:节能材料、住宅产业化、装修产业化;住宅产业化首当其冲 83
第五节 智慧城市下建筑智能节能细分市场规模测算 85
第三章 建筑智能节能细分市场机会分析 88
第一节 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发展趋势 88
3.1.1我国建筑能耗远高于发达国家,需要开展建筑节能 89
3.1.1 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92
3.1.2 减少建筑围护结构的能量损失 94
3.1.3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98
第二节 外墙保温体系市场综述 100
3.2.1 外墙保温材料的选择:聚氨酯占比将提高 100
3.2.2 我刚外墙保温材料市场概述 116
第三节 聚氨酯硬泡保温材料市场机会分析 120
3.3.1 聚氨酯产业链 121
3.3.2 需求增量主要来自于建筑保温 121
3.3.3 供给大幅增加,价格有望下行 123
3.3.4 氨酯硬泡行业竞争 128
第四节 岩棉:高品质级供需都将提高 129
3.4.1 65号文带来需求井喷增长 129
3.4.2 供需均在大幅扩张,高端产品急需提高 130
第五节 石膏板:新型墙体材料 133
3.5.1 石膏板生产过程中的节能环保 133
3.5.2 节能墙体之石膏板 135
3.5.3 石膏板市场空间巨大 137
第六节 门窗体系:LOW-E玻璃市场机会分析 138
3.6.1 门窗节能材料综述 138
3.6.2 低辐射(LOW-E)镀膜节能玻璃市场机会分析 143
第六节 新能源节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市场机会分析 151
3.2.1传统建筑光热应用 151
3.2.2 光伏建筑市场机会分析 152
第七节 建筑智能化节能与建筑产业化市场机会分析 156
3.7.1 建筑智能化节能机会分析 156
3.7.2 建筑节能行业市场容量预测 159
3.7.3 建筑产业化市场机会分析 161
第四章 我国建筑智能与节能产业发展趋势及风险提示 165
第一节 建筑智能节能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65
4.1.1 智能建筑和基础设施智能化趋势特征梳理 165
4.1.2 智慧城市建设框架下建筑智能工程行业面临二次转型 167
4.1.3 未来产业链及运营模式变革趋势 168
第二节 风险提示 171
(本报告由经纬万方提供 联系电话:010-51920018)
 
图表目录
表1-1 国外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22
表1-2 中国智慧城市政策发展大事记 25
表1-3 2013年以来集成运营类重点公司签订智慧项目和投资情况 26
表1-4 建筑节能主要技术及案例一览 30
表1-5 建筑智能工程处于建筑工程第三节,约占整体工程的5%-10% 32
表1-6 建筑节能主要包含机电设别节能及围护结构节能 35
表1-7 建筑节能从居住建筑到公共建筑 36
表1-8 建筑节能从新建建筑到既有建筑 36
表1-9 建筑节能标准从低到高 36
表1-10 建筑节能从围护结构到运营管理 37
表1-11 “十二五”期间建筑节能工作主要指标与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比对 38
表2-1 国家重点培育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41
表2-2 节能环保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未来重点发展方向 41
表2-3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及其占GDP比重 42
表2-4 建筑智能工程和传统建筑工程行业相同特征比较 43
表2-5 传统建筑工程行业与建筑智能工程波特“五力”模型对比分析 44
表2-6 建筑智能工程行业三个新特征 45
表2-7 预期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标建筑比重将从2012年的2%提升至50% 47
表2-8 建筑能耗大部分用于北方采暖及公共建筑占比情况 50
表2-9 智能建筑几类参与企业 53
表2-10 2011年低配压电市场构成比重情况 54
表2-11 2011年消防安防市场构成比重情况 54
表2-12 中国建筑智能化领域代表企业主要资质 55
表2-13 我国各类节能服务公司的市场构成及份额情况表 58
表2-14 智能建筑工程企业分类型 59
表2-15 智能建筑工程企业分资质 59
表2-16 千家网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供应商2013年前十排名 62
表2-17 中国能源消耗的70%来自于煤炭 65
表2-18 中美各类建筑能耗比较 66
表2-19 我国建筑节能投入比例较大 68
表2-20 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26%(2011) 70
表2-21 十二五期间建筑节能目标为1.16亿吨标准煤、相当于社会总节能目标的17.3% 70
表2-22 建筑节能行业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71
表2-23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评审公布的节能服务公司备案名单(第一、二批) 72
表2-24 国际著名建筑节能服务公司一览 74
表2-25 合同能源管理的主要模式: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型、及能源费用托管型 77
表2-26 上海浦东Ramada Plaza 酒店节能改造 79
表2-27 中国一世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领域分布情况 79
表2-28 2010年中国EMC项目领域分布 79
表2-29 2010年中国EMC项目业务类型分布 79
表2-30 深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EMC 占比86%(2013) 81
表2-31 上海公共建筑节能改造EMC占比67%(2013) 81
表2-32 城镇、农村建筑面积4:6 81
表2-33 城镇、农村建筑能耗占比6.5:3.5 82
表2-34 中国住宅能耗水平较发达国家并不高 82
表2-35 公共建筑面积占城镇建筑面积的35% 83
表2-36 公共建筑能耗占城镇建筑能耗的60% 83
表2-37 我国公共机构建筑能耗分布结构 84
表2-38 住宅建筑绿色评价体系 85
表2-39 近期国家级政策频出,绿色建筑深得政府支持 86
表2-40 2008-2013年我国绿色建筑面积增长情况 87
表2-41 城镇新建绿色建筑站新建建筑比例情况表 87
表2-42 三种实施路径节能对比分析 88
表2-43 项目产业化率比例越高,节能减排效果越好 88
表2-44 产业化建房可节约工期3-4 个月,建筑寿命延长70年 89
表2-45 2012年中国智慧城市IT投资结构 90
表2-46 未来十年智慧城市ICT 投资结构 90
表2-47 建筑智能节能市场规模测算(亿元) 91
表3-1 建筑节能子行业 92
表3-2 围护结构能量流失比例 92
表3-3 节能幕墙门窗中的玻璃新技术新工艺 99
表3-4 太阳能技术建筑应用 100
表3-5 建筑能耗的主要途径 104
表3-6 国外住宅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日趋严格 104
表3-7 建筑采暖(降温)能耗分布 106
表3-8 主要无机保温材料性能、用途对比 107
表3-9 主要有机保温材料性能、用途对比 108
表3-10 常见保温材料阻燃等级对比 109
表3-11 我国建筑保温材料防火标准分类 109
表3-12 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46号文) 111
表3-13《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46号文)主要内容 111
表3-14 常见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对比 113
表3-15 聚氨酯保温材料与传统砂浆类保温材料比较 113
表3-16 聚氨酯保温材料与传统有机泡沫保温材料比较 114
表3-17 几种保温材料性能对比 115
表3-18 达到相同保温效果所需性能材料的厚度对比 115
表3-19 不同保温材料造价对比 116
表3-20 不同保温材料使用及施工成本对比 116
表3-21 常见外墙保温材料性能价格比较 117
表3-22 全球岩棉分布情况 118
表3-23 全球各类保温产品占比情况 118
表3-24 美国商用住宅保温板市场构成 119
表3-25 2009年我国保温材料产量构成 119
表3-25 2009年我国保温材料收入构成 119
表3-26 各国标准规定的围护结构K值 121
表3-27 目前我国常用保温层厚度 121
表3-28 德国低耗能房屋指标 121
表3-29 无机保温体系造价比较 122
表3-30 有机保温体系和墙体自保温体系性能 122
表3-31 美国与中国聚氨酯硬泡消费结构对比 125
表3-32 国内MDI产能情况 128
表3-33 聚氨酯产业链产品价格汇总表 129
表3-34 我国部分优质岩棉产能情况 134
表3-41 几种非承重内隔墙的造价比较 137
表3-43 不同地区采暖居住建筑窗户传热系数限值(W/m2.K) 141
表3-44 金属窗与塑钢窗节能性比较 142
表3-45 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的窗型市场结构对比 144
表3-46 不同类型玻璃节能特性的对比 144
表3-47 中空玻璃比单片玻璃的年节电费用计算表 145
表3-48 国内外门窗K值要求 145
表3-49 国内外遮阳现状比较分析 145
表3-50 铝合金和塑料铝型材各有优劣 146
表3-51 普通玻璃与Low-E玻璃的性能参数 148
表3-52 常见光源的特点 148
表3-53 玻璃节能效果 149
表3-54 世界部分国家LOW-E玻璃普及率 150
表3-55 离线法与在线法Low-e玻璃的区别 151
表3-56 Low-e玻璃的主要品种与适用性 151
表3-57 投资成本情况 152
表3-58 总成本中具体种类占比情况 153
表3-59 未来五年Low-e玻璃需求 154
表3-60 生产1kWh的电能所用的几种燃料的污染因子g/(kWh) 154
表3-61 BIPV的八种主要形式 156
表3-62 我国BIPV未来装机量预测表(MW) 156
表3-63 光伏建筑市场规模 156
表3-64 光伏建筑装累计装机量 157
表3-65 光伏建筑组件全球供需情况表 157
表3-66 光伏建筑组件中国需求量 157
表3-67 建筑智能分类产值 162
表3-68 建筑节能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163
表3-69 20世纪90年代日本工业化住宅占住宅总数的比例(户) 164
表3-70 已批准的住宅产业化基地 165
表3-71 住宅产业现代化相关政策 166
表4-1 智慧工程项目的主要运营模式 171
表4-2 四种主要融资模式比较 173
表4-4 主要业内公司近年来并购扩张情况梳理 174
(本报告由经纬万方提供 联系电话:010-51920018)

报告目录
图1-1 智慧城市应用领域 20
图1-2 智能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的基础 21
图1-3 智慧城市系统架构 22
图1-4 我国城市化发展与比较 24
图1-5 智能建筑5A系统 28
图1-6 建筑智能化是信息化楼宇控制系统 28
图1-7 广义建筑节能业务构成 29
图1-8 建筑智能与建筑节能关系 29
图1-9 智能建筑行业产业链 31
图1-10 建筑节能重点子行业梳理 33
图1-11 建筑节能产业上下游产业链 34
图2-1 智慧城市全产业链 40
图2-2 预计2014-2020年建筑节能市场规模CAGR 19% 46
图2-3 预计2014-2020年建筑节能市场(不含北方采暖节能改造)规模CAGR 31% 47
图2-4 预计2013-2020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CAGR 达31% 48
图2-5 2013年新增绿色建筑项目815个、大幅增长56% 48
图2-6 大型公建能耗是普通公建的4-6倍、住宅10-15倍 50
图2-7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迎来高速增长期,预计2014-2020 公建改造面积CAGR 33% 51
图2-8 建筑智能化系统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示意图 56
图2-9 美国的节能服务业中的不同公司类型占比 57
图2-10 美国服务地域不同公司收入占比 57
图2-11 建筑智能工程产业链“微笑曲线” 61
图2-12 建筑节能是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64
图2-13 中国单位GDP能耗高居全球首列(2011) 65
图2-14 节能减排指标纳入发展规划 67
图2-15 现今我国建筑业消耗社会总能源近1/3 67
图2-16 预期2014-2020年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速度达3.9% 69
图2-17 合同能源管理(EMC)业务模式 75
图2-18 合同能源管理主要帀场参与主体 76
图2-19 节能服务公司涉及的各类型机构示意图 76
图2-20 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收益分配示意图 78
图2-21 部分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国际对比(kWh/m2) 82
图2-22 2013年房屋建筑竣工面积已超38亿平米 84
图2-23 住宅竣工面积占比逐年上升,占比超过65% 85
图3-1 建筑节能方式示意图 92
图3-2 墙体能耗是建筑使用能耗中最大的部分 94
图3-3 三种墙体保温技术 95
图3-4 照明管理系統与昼光利用节能效果 97
图3-5 空调智能控制技术原理图示 98
图3-6 建筑幕墙门窗在建筑能耗中的比重 99
图3-7 太阳能空气加热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 103
图3-8 外墙外保温示意图 105
图3-9 聚氨酯保温板产业链图 124
图3-10 全球MDI产能及表观消费量情况 127
图3-11 我国MDI产能及表观消费量情况 127
图3-12 聚氨酯硬泡应用 131
图3-13 主要建材1平米隔墙能耗 137
图3-14 我国石膏板产量 139
图3-15 部分国家人均石膏板使用量 139
图3-16 全球主要石膏板生产国产量情况 140
图3-17 主要国家石膏板人均消费量情况 141
图3-18 全球主要国家塑料门窗使用情况 143
图3-19 国内外门窗型材市占率 146
图3-20 Low-e玻璃技术原理 147
图3-21 玻璃K值的比较 153
图3-22 建筑升级示意图 155
图3-23 光伏建筑组件中国市场规模 157
图3-24 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链 158
图3-25 智能化应用框架示意图 159
图3-26 建筑智能节能示意图 160
图4-1 BIM模式与传统模式比较 168
图4-2 BAS、BMS和IBMS层级架构 169
图4-3 建筑智能工程商面临二次转型 170
(本报告由经纬万方提供 联系电话:010-51920018)

友情链接